佛画网

佛教艺术品
收藏门户网站

满壁风动——毗卢寺水陆壁画


 毗卢寺在石家庄市西北郊上京村。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历代都曾重修。因毗卢佛殿内精美的古代壁画而闻名于世。 

 据《方舆汇编》、《正定县志》及寺内现存碑刻等记载,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名德高僧重建,修成了佛家清修寺院。经过一百五十年的风雨剥蚀,到明弘治初年,寺内殿宇“梁栋倾颓,柱根腐败”,塑像和彩绘也“相容残废,颜色剥削”。于是,自明弘治八年(1495年)至嘉靖十四年(1535年),毗卢寺住持比丘无碍道住持与寺内僧众“同心协力,募化十方知音善众”,对毗卢寺进行了彻底维修与重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毗卢寺的大功德主(主要布施者)任通、任从、王刚等又捐款重修前殿一所(实为天王殿),并在殿内塑四大天王像。根据碑阴重修前殿的记载可知,天王殿内不仅塑有四大天王,且肯定有壁画绘制。考古工作者在释迦殿(前殿)正脊平梁下发现了墨书重修题记:弘治元年时在正德十二年岁次丁丑癸卯辛未日建立重修僧人道铸。弘治元年(1488年)是戌申年,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丁丑年。因此,在弘治十八年完成了天王殿的重修后,又于正德十二年重修了释迦殿(现存的前殿)。重修中,民间工匠题墨书以记之。到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经过旷时四十年的努力,修缮工程完毕,此时毗卢寺共有:“前殿三间,中塑释迦佛一、阿难迦叶二,栋施五彩,壁画十地。后殿三间,中塑毗卢佛一、菩萨二,居石佛一。华栋壁绘,至者耸观。……天王殿三间,伽蓝堂一座,祖师堂一座,皆因旧而重修者也。又碹碓等器,无一不备,皆昔无而今有者也。工始于弘治乙卯(弘冶八年)五月,落成于嘉靖乙未(嘉靖十四年)四月”。(见嘉靖十四年《重修毗卢禅寺碑记)))。嘉靖十四年《重修毗卢寺记))碑文中,更进一步明确记载了此时寺中各个殿宇的名称及功用,如:出入开合的山门,祝寿焚修的如来之殿(释迦殿),护持金田洪传释脉的伽蓝祖师堂,设水陆供天神的毗卢殿,晨昏礼诵功课的钟鼓楼,僧徒栖住的两廊寮舍,精修禅观、讲论宗旨的法堂,还有供登高望远的东楼阁等等。经过这次时跨明代中叶前期孝、武宗、世宗三代,历时四十年之久的大规模重修与扩建,不仅奠定了毗卢寺的规模和格局,使它殿、阁、楼、堂、僧寮以及皑(磨子)、碓(舂谷物的设备)等生活用品无一不备,而且重塑佛像,栋施五彩,壁画十地,使寺院圣相庄严、金碧绚彩、辉映焕然。更重要的是,每次大修后均有碑刻载记,
     纪事标物,追述每次修葺的内容和规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金石资料。通过这些宝贵的碑版资料,我们不仅可以追寻到明代毗卢寺那“隔滹水,映恒山,地势清高,人烟僻静”的地理环境和“东林掩映,梵苑幽深,日出而烟消,鸟啼而花笑,车马罕到”的优美而清幽的自然环境,还可以仰慕毗卢寺僧人们对佛事的执着信仰和无悔追求,他们用心血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古代宗教的建筑实体、文化信息、绘画杰作和碑刻贞石。透过那些建筑的情趣、艺术的语言、碑刻的追述,我们还可以追寻到当时的善男信女们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淳朴民风和民间艺匠们倾注于佛教艺术的无限激情和心灵的歌声。
    山门挖渠时被毁。前殿为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小式布瓦悬山顶,前有出廊。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坐像一尊二弟子二菩萨为后补,后扇墙有悬塑三大士。四壁绘有佛教故事和民间神话内容的壁画83平方米。水平欠佳。后为正殿毗卢殿,俗称五花八角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有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建在1米高的月台之上。殿堂中央供奉毗卢遮那佛塑像,四壁有元末明初所绘重彩水陆壁画13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排,绘着天堂、地狱、人间三种题材,包括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帝王后妃、忠臣良将、贤妇烈女等佛、儒、道多种人物122组,500余个,技法娴熟,线描灵动,满壁风动,故村老说是吴道子所画或唐伯虎所为。盖村人只知道此二人画好而已。其实唐伯虎的人物画不敢恭维!

   六壁壁画分布格局如下:

   东壁:壁高2.8米,宽7.6米。壁画题记30组,共绘125身。壁画分下中上三层排列。清源妙道真君、四海龙王等众、护斋护戒龙神、狱主鬼王等众、地府三曹等众、六甲将军、十代名医等。西壁:壁高宽同东壁。题记30组,共绘133身。崇宁护国真君、四渎龙神等众、十王等众、罗刹女等众、伏羲女娲神农、五通大仙等。

    东南壁:壁高2.8米、宽5.35米。题记13组,共绘73身。往古忠臣良将、往古孝子顺孙、引路王菩萨、往古比丘等众、为国亡躯忠臣烈士、仇冤报恨等众等。西南壁:壁高宽同东南壁。题记13组,绘有53身。五往古贤妇烈女、往古自刑自缢、往古后妃等众、往古宫人女官、面燃鬼王、启教大师等。

    东北壁:壁高宽同东南壁。题记19组,共绘70身。玉皇大帝、马首明王观世音菩萨等、十六高僧、天龙八部、不动尊明王除盖障菩萨、甘露吒明王阿弥陀佛、无能胜明王地藏菩萨等。

    西北壁:壁高宽同东南壁。题记17组、共绘54身。焰鬘明王文殊菩萨、降三世明王金刚首菩萨、十六高僧等众、大力明王释迦牟尼佛、大笑明王虚空藏菩萨、大轮明王威德自在菩萨等。

    六壁壁画除南壁门两侧严重损毁后期重绘成《观无量寿经》后龛墙重绘水月观音水平一般外,绝大部分原作保存完整,色彩鲜艳,水平上乘。壁画均以下层人物为主像,像高在1米至1.2米之间,均是画匠们的精心力作。根据山西公主寺壁画为真定府画匠所画推测,毗卢寺壁画应为本地画匠所为。中上层所绘人物高度大大缩小,一般在0.3米至0.5米之间。组与组之间用彩色祥云分隔,使满壁壁画显得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更加渲染了宗教壁画的神秘色彩。

    毗卢殿壁画的绘制是依据壁画"粉本"绘的,粉本为工匠之间流传和继承的样本,有统一的布局和程式。水陆画是一种专供佛教进行水陆法会,作水陆道场、水陆大斋时悬挂的组画,属于人物画范畴,一堂起码悬挂40到120幅(多则可达200多幅),以供法会时用供养作法。毗卢殿壁画以壁画题记计共122组。相当于122幅轴画。明代极其流行水陆法会,北方寺院狠多大殿壁画绘制成水陆画题材,省去了布置坛场悬挂画轴之劳。水陆壁画成为了北方明代寺院壁画的常见题材。绘制的内容是根据失传了的北水陆仪轨而构图布局,和现在流行的水陆法会所用的水陆画还是差异的。

     文化运动时期村民将大殿做仓库使用,壁画丝毫未损。20年前毗卢寺归村民看管,壁画还极其艳丽完整,后归市文化馆所有,大殿经过整修后,墙基砖缝抹灰不当,致使水汽漫漶,壁画下层人物的脚部大都苏碱!壁画日渐变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