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才岳:漫沁心神赏铜佛
明代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铜佛
图/文 作者:潘才岳
历史流传,韶华易逝,千年间弹指而过。金铜佛像,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已走过近两千年的岁月。
佛像铜雕,一般可分为汉传佛像与藏传佛像。汉佛胸平乳小,多为恬静祥和的雍容仪态,藏佛胸高乳大,以横眉怒目的凶煞形象造势,两者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深度及传承着流长悠远的文化脉络。缘于自古佛教思想的盛行,佛像便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蕴与艺术研究价值。因此,古董金铜佛像在收藏界被认为是颇具历史感与文化内涵的收藏品。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尊尊多样神姿的精工贵料之供佛,引领着后人追溯佛教浩荡的历史文化与可以清心的审美境界。故而拍场上的金铜佛像,被国内外藏家大腕们所热捧。
汉藏流派,风格奇逸
金铜佛像是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且可移动的佛造像。大体上它是伴随着佛寺的兴盛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我国两汉时期铜佛像就已随着佛教传入我国,早期被称作金人或金泥铜佛。后期,人们在品鉴金铜佛像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其分类细化。从金铜佛的历史渊源及艺术风格来看,汉传和藏传是其两大支柱。据相关书籍资料记载,汉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1世纪—7世纪)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手法,造型相对简单,形象敦厚温和,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而藏传则主要接受的是印度密教期(7世纪—12世纪)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造型以愤怒像居多,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舞等各种状态。
不同时期的金铜造像,亦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如魏晋时期比较推崇欣赏“秀骨清相”,故而此时的造像自然就具有高贵典雅、神气秀逸的气质;唐朝时期以丰满健康、富丽华贵为美,造型因此就塑造得圆润健美、雍容典雅,其服饰亦往往是华冠美服,装饰典丽;而明汉佛教往往从冠饰就可以判定其身份,如《古玩收藏》一书中就有对金铜佛像之汉藏佛教造型的冠饰介绍,宝冠中装饰或坐或立的化佛往往与观音菩萨造像密切相关。除早期弥勒菩萨造像冠中亦饰有化佛外(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彩塑的交脚弥勒菩萨坐像,其头戴的三宝冠中即装饰有化佛),化佛冠基本上可以与莲蕾、柳枝、净瓶并称为观音菩萨造像的四大标志之一。而作为“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共同胁侍于阿弥陀佛身侧,即以冠中装饰的宝瓶作为标志,而冠饰宝塔的造像一般可以认定为弥勒菩萨。
随着异域文化的融和交流,印度佛教在公元七世纪传入了吐蕃(青藏高原四川、云南、甘肃、宁夏一带),藏传佛像便在此时开始传播。但藏传金铜佛像的造像仪轨要求空前严格,图像趋同倾向较为强烈;其神谱极为复杂,辨识神格比较困难。而带纪年款的造型极少,少见有助于分期、断代的标准器。同时,藏传佛像的神像往往是法相庄严,给人以凶神恶煞的感觉。由于地域和宗教方面的原因,藏传佛教艺术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的佛像以及中国内地汉传佛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单尊的金铜佛像,易于流动,分布广泛。正是因为藏传佛教的多元化艺术风格,才使得人们在区分传世和仿品上存在了相当大的风格差异。
案头清供,典藏雅玩
一个时代结束了,但文化仍在延续,古董金铜佛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政治,历经风雨、沧桑千年,方来到我们面前。金铜佛像,是善良醇美的中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以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纯真情感以及深切的精神寄托。缘于自古佛教思想的盛行,大大小小寺庙里的佛像成为当时世人的信仰与寄托,从而代代相传。那些流传至今的佛像作为宗教艺术品,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与艺术研究价值,是收藏家们的珍藏首选。故而金铜佛像造型由最初的案几供奉、祭祀之物,到古董商们辗转买卖的藏品,继而成为拍场上万众瞩目而竞相竞投的艺术珍品。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古董艺术品拍卖会掀开了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新蓝图以来,关于金铜佛像的古玩拍品也如同其他类别的古董艺术品一样闪亮登场。此后随着拍卖行的日益增多,古董金铜佛像拍品也开始频繁亮相拍场。不少的大拍卖行亦陆续开设了铜佛造像版块专场,佳绩连连。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以来的各大拍卖行所拍卖的古董精品金铜佛像拍品不低于数万件,其总成交额亦已成为天文数字。以古玩收藏市场铜佛造像类主流的古董佛像释迦牟尼佛为例,其不仅是民间行家们的青睐之物,亦是拍场上买家们所热捧的品种。今年,在香港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的春拍预展现场,杂项专场的金铜佛像拍品区域的藏家密集如云就是最好的说明。据调查所知,当前被雅昌艺术拍卖网收录的释迦牟尼佛拍品总数量为3535件,其总成交额亦高达72261万元。其中,在香港苏富比的2006年秋季拍卖会中,一件明代永乐年间制造的高度为72.5cm的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就以1.166亿元成交。而同样是成交价排名前茅的一件明代永乐年间制造的高度为27.8cm的铜鎏金释迦牟尼像,于2007年12月1日的北京保利秋拍上以咨询价起拍,经过竞投者们的激烈竞夺,终以1680万元被藏家收入囊中。
还有一尊出现在国际大拍上以天价成交的明代铜鎏金释迦牟尼像,是一尊十五至十六世纪间的鎏金释迦牟尼铜佛精品,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被估价为250万港元—300万港元,最终以2082万港元成交。单件成交额如此之高,除了其年份久远外,珍贵的材质和较大的尺寸亦直接影响着造像拍品的价值。鎏金佛像在收藏界属于非常罕见的古董珍品,有实力购藏明代鎏金佛像的行家,几乎都能算得上是大家。如著名收藏鉴赏家、中山榄菊集团总经理骆建华先生,他将数以亿计的金钱投向国际知名拍卖行购藏,其所建的“榄菊书院”博物馆珍藏着一件重量级的藏品:明代永乐铜鎏金四臂观音,是明代永乐时期宫廷造像的典范之作。
归去来兮,相请即缘
佛与供佛,历来是善男信女的一个核心追求,自古就被人们视之神灵,尊如严师。案几上所供奉的佛像是反映人的情感、信仰、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对佛像的崇尚与信仰,也可以理解为一门行为艺术,是通过佛像这一物化的对象,将供奉者的心理及行为活动过程有机地展现出来,或是供奉于浩大恢宏的庙宇下,或是被把玩于骚人雅士手上,或是深藏在锦匣之中……如此,说古董佛像收藏家的崇佛、仰佛是一种艺术行为也有一定道理。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中国鼻烟壶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老师收藏了一尊明代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铜佛,高18.2cm,保存较为完好,佛头藏青色,鎏金厚重。其线条饱满,刻工干净有力,极显功力。释迦牟尼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于右踵上,为释迦降魔成道像,表现菩提树下的佛陀以坚定的意志挫败魔罗女色而成正道。“触地印”象征只有大地之神才能为佛作证。释迦牟尼神态祥和,单袒右肩,肢体圆浑,衣褶写实而富于变化。除个别地方褪金色外,佛像整体完美,包浆然。佛像眼睛、嘴唇有色料痕迹,是传统西藏佛像开光仪式上画彩的残留,使得佛陀的神态更为庄严尊贵。这颇具神韵的铜佛珍品,是胡志刚老师铜器收藏的珍品之一。
自古以来,大收藏家极多,他们收藏之富,富可敌国,名重当时。以民国期间而言,吴湖帆、张伯驹、徐世章这三位,可算是代表人物。吴湖帆为画坛巨匠,一生藏宝之丰,海内无人与之相敌;而张伯驹、徐世章这两位也是当时的大收藏家,一生嗜古董文物如命,常不惜荡尽家财收藏,解放后又都无偿捐赠给国家。爱逾性命可谓真爱收藏者,且可以藏而不私,比之藏而为私的投机商人,其境界自然是云泥之别。据了解,胡志刚老师亦将为自藏的珍品在佛山兴建大型博物馆,供世人同享收藏成果,希望这尊明代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铜佛也能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感慨它珍贵难得的同时,也让其中蕴藏的历史与文化得以传播、传承。
断代辨伪,博观约取
鉴于古代的金铜佛像传世量少,经济价值高,在当今的收藏市场仿品极多。因此,在鉴赏与投资古董金铜佛像时,必须要掌握其鉴定特征,学会甄别真假。同时,还需了解各朝代的铸造风格与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的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四足高床或单层四足。而宋代铜佛像则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璎珞,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还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象背、狮背、狲背上。到了明代,尤以汉藏造像艺术为最高成就,世称“永宣宫廷造像”的永乐、宣德金铜佛像基本全系黄铜材质,以失蜡法浑铸镀金而成,其传世品体量多在20cm左右。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的造像造型渐趋头大身长,体态丰臃的传世品较为典型。
古代流传下来的汉传佛像古玩和藏传佛像古玩,若按其材质又分有铜鎏金、银鎏金、黄铜佛像、青铜佛像等。一般而言,佛像尺寸越大、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比民间的价值高;而在藏传佛像里,愤怒相比吉庆相高,兼有两种相的则有更高价值。在藏传与汉传两大佛教之间,首先要区分出各自的风格差异和青铜成分或鎏金等质地,然后再以颜色、轻重为切入点,发掘凝固在佛像上的历史痕迹。古代佛像被放在佛龛上供奉,久历人间烟火,日月侵蚀,特别是鎏金铜造像表层颜色暗淡,在阳光下折射回来的光线柔和。经过了时间的沉淀,真品古董金铜佛像表面通常都会呈现一层自然的包浆。古代佛像所用铜质较纯,质量比较重,特别是浇铸的器物会有一定的厚度。受古老的生产工艺限制,浇铸成型后的佛像要经过细致雕塑技法处理,表情、服饰、底座加工痕迹清晰可见。若是一些仿品,往往在佛像的纹饰细节方面都会处理的不够自然。此外,古老的铜质佛像,经长期供奉、烟火熏蒸,可以使人嗅到烟火味道;倘若长期埋藏于地下,亦可以嗅到发霉、发朽的味道。
每一尊金铜佛像,都有它们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多与信誉较高的收藏行家交流或参加大拍卖会的预展,亦不失为学习、鉴赏金铜佛像古玩的捷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识、增长见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先人给我们遗留的宝贵遗产,以实物去追溯古董佛像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探索金铜佛像新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