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花水月 建筑师姚仁喜分享农禅之美
“空中花,水中月”是圣严法师在定中所见的农禅寺未来新景象
圣严法师希望将农禅寺变成台北唯一一个景观道场
中华佛光文化网台湾讯 由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与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共同制播的“幸福密码”节目,日前邀请承接农禅寺新建水月道场设计案的建筑师姚仁喜,分享当初的设计理念,同时细说与圣严法师之间所发生的奇妙因缘。
姚仁喜是2007年国家文艺奖建筑类的得主,近20年来获奖无数,他说农禅寺新建水月道场、新竹高铁站、兰阳博物馆、大陆乌镇剧院都是他的代表作品。1993年,他从担任《西藏生死书》的翻译中缔结佛缘,常年修持佛法让他拥有一颗敏锐的心灵,而曾到纽约学习拍电影的经验,让他掌握电影的虚实幻相,有助於未来他诠释一幕幕诉说无言之美的农禅景象。
落于关渡平原稻田间的农禅寺,在姚仁喜眼中,早年一块农田,小小房子,都是浓缩的一个故事,存在着当地居民的情感与记忆,新建的水月道场以简练朴实展现独特的大器风华,完美融合新旧建筑,保留“共同空间情感”与历史元素,他指出:“最后呈现的状态,就像诗的语言,有着说不出理由的可爱混乱,却是我们要珍惜的。”
“空中花,水中月”是圣严法师在定中所见的农禅寺未来新景象,这六个字更是姚仁喜生平拿到“最简短”的建筑任务书,他强调:“这六个字,道出建筑的真相,乍听抽象,却强而有力,建筑看似是一个实体的东西,但师父说的却是一种幻象。”
硬梆梆的建筑如何呈现无常空相?这不仅是设计者的难题,也是一场佛法的修练,建筑有许多方法可以去呈现出变化,光影、水面、季节、微风,都是建筑的“无常”。姚仁喜说,有一天他拿了一面设计图给圣严师父看,寺院前面有一方很大的水池,柱子根柱子间挂有金色布幔,当微风轻拂,池中倒影也随风摇曳。圣严师父看了后,说有点像他定中所见的样貌,从此奠定水月道场的雏型。
在初稿完成后,姚仁喜又转生出一个念头,把经文镂空刻在墙壁上,因为汉传佛教的经文在文字上表现具备强大力量,同时以光的形式来呈现佛陀说法,将环境与建筑间的相对关系成为设计元素,随着自然光影的变化,更能加强“空中花,水中月”的景象。
由于台湾没有像日本京都龙安寺以“枯山水庭园”着名的景观寺庙,大部分寺庙的建筑考量都是为了做法会,圣严法师希望将农禅寺变成台北唯一一个景观道场。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姚仁喜也不断思考寺庙的风貌,他认为“寺庙没有一定的模样与形式”,但应让民众多一点静思、与自己对话的空间,营造清净的修行氛围。
姚仁喜强调“寺庙终极目的是透过境教功能,让人提起正念”,如同即景观心,回归自心的沉淀观照,他谦虚地说,“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师父交给我的功课,就算不及格,也有五十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