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画网

佛教艺术品
收藏门户网站

山西开化寺壁画看宋朝

山西   

开化寺壁画,宋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山西开化寺位于高平市舍利山麓,寺依山而建,松柏葱郁,颇具深山藏古寺的意境,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寺院创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宋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称开化禅院,壁画就保存在寺内大雄宝殿内,是宋绍圣三年(1096)画匠郭发所作,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壁画场面宏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而遒劲,色彩艳丽,尤其是在画面中所用一种称为沥粉贴金的特殊工艺,更显得金碧辉煌,这种工艺可能还是现存最早的实物例证。画面中对女性的描绘,精妙入微,妩媚秀丽,所绘人物冠带服饰都极为精美,是典型的宋代画风。可惜年久,画面漫漶严重。

    开化寺大雄宝殿内的宋代壁画,主题仍是传统的佛教传记故事。东壁壁画已剥蚀得看不清了,西壁的壁画分为三个部分,中间是《说法图》,两侧绘有本生经变,北侧壁面上绘有《鹿王本生》《均提出家得道》《西方净土变》和男女供养人等。画面平均高度2.65米,三面墙壁长达26米,总面积约88平方米。

    西壁上的壁画是开化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主体部分位于壁画的中部,是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图,佛祖端坐在中央的佛坛上,手作禅宗的拈花印,面相庄严丰润,上面装饰有威严的宝盖。文殊、普贤相伴于左右,阿难、迦叶两个弟子恭手侍立,金刚在左右侍卫,坛下都是听经的菩萨和僧尼,或坐或立,双手合十,虔诚地听佛讲经。供养菩萨趺跪在佛坛前沿,挺身昂首,举目相望,庄严的会场,森严的等级,犹如现实的官场。

    西壁画左侧画有须?太子割肉奉母父、华色比丘尼押赴刑场、忍辱太子、转轮王遍访各地欲求佛法等,右侧画的是善事太子故事中的观鱼、观织、农耕、屠沽等情节。画面中除了佛、菩萨外,还有渔翁、农民、织女、官吏等各色人物,殿堂楼阁、殿宇廊庑等各种建筑,人物的服饰、冠带、器皿、刑具兵器等,可以说是一幅优秀的宋代社会生活风俗画。

    善事太子的故事出自《佛报恩经》,讲善事太子为一切众生谋求福利,入海求得摩尼宝珠,却被其兄夺取,并被刺瞎双眼,流落异国,后来与师利跋王的女儿结婚,终于返回故国的故事。太子向父母告别的画面中,一艘大船紧靠海岸,船工等待太子上船,白帆迎风飘动,这种船的样式,是研究宋代航海业的珍贵资料。《观织》描绘的是太子观看织女织布的经过。画面上壁间有个木楔,上放一个白色小碗,织女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坐在长凳之上,手搬纬牌,脚踩折板,正在挑灯夜织,所用的织机与现在晋东南地区的手工织布机极为相似,是表现宋代妇女劳动的场景。

    开化寺的宋代壁画,虽然是以佛教的经变故事为主题,用于宣扬佛法的威力和因果报应。但是由于宋代世俗化的影响,宗教题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现实景象,宋装的人物,中国的景物,来表现外国的传说(印度佛教),在这里佛教被完全中国化了,儒家的孝道、社会上各种人物的活动都成为壁画中的题材,宋代的社会、历历在目,生活化、世俗化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可以看作是宋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清代以来,寺庙布施减少,香火冷落,寺僧也都四散活命去了,寺院被改做粮仓,宗教活动停止,几乎被人忘记。1948年解放前夕,一伙歹徒听说寺庙中的壁画上有赤金,便潜入寺内将壁画上的贴金全部用铲子刮下,图谋提炼出黄金来,没想到壁画上的这些金饰都是用极薄的金箔打制的,刮下的只是和着金粉的灰土而已,根本就炼不出赤金来。这次野蛮无知的破坏,使开化寺壁画伤痕累累,令人心痛。但开化寺在经历了近一千年的风雨变幻后,从建筑的结构到壁画仍能保持宋代的原汁原味,十分难能可贵。

分享:

相关推荐